?
从史书的记载或上一讲引用的《劝进表》来看,刘渊的儿子刘曜似乎是个烧杀抢掠洛阳的坏蛋,但这样的形象又与史书对刘曜这个人的部分描述,不尽相符。
刘曜将刘渊所建的国,从“汉”改名为“赵”,理由是他自认匈奴家世来自汉朝的“代”,而再往追溯,“代”这个地方,在战国时期属于赵国。赵国当然不会是匈奴的传统区域,就连“代”也位于农耕与草原交界地带的南边,也就是说,刘曜追溯自家的来历,心里想的显然不是原来在草原上游牧的匈奴,而是内附之后居住在塞下的南匈奴。
刘曜即位后做了些什么样的事呢?《晋书》上记载说:
曜立太学于长乐宫东,小学于未央宫西,简百姓年二十五已下十三已上,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,选朝贤宿儒明经笃学以教之……
刘曜大张旗鼓建立学校,有太学,还有小学,从百姓中选择十三岁以上、二十五岁以下有基本资材的人,一共选了一千五百人,又在朝廷里找到在经学和其他方面特别有学问的大臣担任老师。
曜命起酆明观,立西宫,建陵霄台于滈池,又将于霸陵西南营寿陵。侍中乔豫、和苞上疏谏曰……曜大悦,下书曰:“二侍中恳恳有古人之风烈矣,可谓社稷之臣也。非二君,朕安闻此言乎!……”
接着他下令建造宫殿、庭苑和自己的陵寝,有侍中乔豫、和苞两个人上疏直言劝谏,意图阻止他大兴土木。刘曜读了他们的上疏,非但没有生气,还很高兴,称赞这两个人有“古风”,愿意对君王说实话,是“社稷之臣”。
从这些事件来看,刘曜也有一定的文化背景,对汉人的经学传统和中国帝王的历史,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和理解。
比刘渊更早建国称帝的,有李特、李雄,他们是氐人。他们建立的政权是“成汉”,以成都为其势力范围。他们来自西南,然而早在汉末大乱时,就依附五斗米教,进入关中,在张鲁失败了之后,他们被魏迁到今四川北部地区,所以又称“巴氐”。
李雄建国称帝之后,在他的儿子之中,他原本属意李班,要将其立为太子。李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《晋书》记载:
班谦虚博纳,敬爱儒贤,自何点、李钊,班皆师之,又引名士王嘏及陇西董融、天水文夔等以为宾友。每谓融等曰:“观周景王太子晋、魏太子丕、吴太子孙登,文章鉴识,超然卓绝,未尝不有惭色。何古贤之高朗,后人之莫逮也!”为性泛爱,动修轨度。时诸李子弟皆尚奢靡,而班常戒厉之。
李雄的其他儿子都追求奢华、浪费的生活,只有李班和一群文人名士如王嘏、董融、文夔等人交往,这些人都是汉人。李班常常与董融等人讨论过去几个有名的太子,如姬晋、曹丕、孙登等人,想到这些太子会写文章,有见识,都会觉得惭愧:为什么古人那么优秀,后人却赶不上呢!
及雄寝疾,班昼夜侍侧。雄少数攻战,多被伤夷,至是疾甚,痕皆脓溃,雄子越等恶而远之。班为吮脓,殊无难色,每尝药流涕,不脱衣冠,其孝诚如此。
李雄病重,李班悉心服侍。李雄在战场上经常受伤,等到病重时,旧伤都溃脓,其他儿子避之唯恐不及,只有李班安于替父亲吸脓,而且他常为父亲尝药,会难过得痛哭流涕。他为了父亲的病无暇休息,有真正的孝心与孝行。
不过后来李班没有继承李雄的帝位,被他的兄弟们出于忌妒给害死了。从《晋书》对李班的记载,我们可以发现,“五胡”中的“氐”也与汉人关系密切,有不少人完全接受了汉文化的价值观念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